| |||||
| |||||
想到寫家庭還是因為最近火熱非凡的雙十一。看著往年的購物車記錄,從中學時代的扣扣嗖嗖,到大學時候的變本加厲,買什么都無外乎是自己的吃穿用。到了現在,才發現自己真的沒有再多的需求,反倒是大包小包全部寄去了父母那里。自此,我意識到家庭的觀念在我心里發生了變化。 小的時候,我覺得來自父母的愛是那么的理所當然。成長在一個為你遮風避雨,隔絕一切黑暗的環境里,讓我感到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充滿善意的。可是人就是不會把握手心里的事物。那時的我對這個家庭仍然不停地抱怨。嫌媽媽太羅嗦,嫌爸爸不顧家,腦補中的畫面里,我像個不被他們關注的孩子。明明是家庭的一切因素圍著自己打轉,但就是不自知不滿足,現在看來自己當初有多么嬌惡跋扈,但那時確實如此。后來逐漸邁入成年,體會到父母的不易,但是就著那個年紀骨子里的擰勁兒,死鴨子嘴硬也不肯說一句讓他們會感到欣慰的話。反而還是一如既往地自顧自,仿佛是家庭對我有什么虧欠。久而久之,自己變得對外人和顏悅色,而把態度惡劣的樣子全部堆在家人的面前了。即使外界的人再覺得我是好說話的人,但其實自己最清楚,那些不好的一面都留到了哪里。我覺得那個時候的狀態相當令人不齒,現在回想起來就像是光著腳走在釘板上一般,即痛苦,又失望。 真正的轉變大概是從大學畢業后開始的。在走出校門到正式入職的那一段時間里,我心中充滿了焦慮,呆在家中對我來說備受煎熬。而家人由于對我工作性質的理解比較模糊,所以認為我是在渾水摸魚。本就心里憋屈的自己一時間沒有控制住情緒,奪門而出。回到大學附近找了間出租屋開始做短期家教。在那一個月期間,我除了每天跑三份家教以外,不是在陪朋友,就是在自習室里面發呆,心里亂作一團。而就在沒有征兆的一天早晨,沒有任何契機,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,那就是自己的所做有多么讓人難過。 我把這個家當作避風港太久了,久到它已經不足以再為我遮擋一切。換言之,是時候輪到我為它添磚加瓦,修修補補了。我沒想到這一天,我會成為家庭可以依靠的一部分,可以為它做出自己的那份貢獻。那些我自以為是的獨立不過是對父母付出的無視,明明在享受著他們帶來的一切,卻總是一副與我無關的樣子。我要改變這一切,就從改變對家人的態度開始。自那以后,我不再對他們說過多自己的事情,我想去傾聽他們的故事,咨詢他們對事物的看法,不再一意孤行。我也不再和那個家故意隔開距離,我希望有我的付出,那個家庭可以變得更加舒適。我不想讓過去的自己再回來,我希望為了這個家的平安幸福,奉獻自己。 家庭于我的意義變得更加重要,更加深沉,對此我感到了肩上有了些許責任的壓迫感。而更多的感觸,是我正在成長,精神上逐漸充實,對未來未知的渴望。生活不止,未來可期。 | |||||
[打印頁面] [關閉窗口] |
瀏覽: |